近日,我组陈萍研究员、郭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,揭示了氢化锂(LiH)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,并由此构筑了LiH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。氮气加氢合成氨是维持地球上生命延续、满足人类社会对能源与化工需求的关键化学反应之一。然而,现有Haber-Bosch合成氨技术需要高温高压的苛刻反应条件(>400ºC,>100 bar),是一个高能耗、高碳排放的过程。发展可再生能源驱动的、温和条件下实施...
近日,我组陈萍研究员、何腾研究员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(NIST)Hui Wu博士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腾飞教授合作,将课题组前期所开发的金属有机储氢材料应用于固态电解质,取得了新进展。利用固态电解质(SSEs)代替广泛使用的有机液态电解质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,因此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之久,然而到目前为止固态电解质仍面临诸多挑战,如传导率低、稳定性差、兼容性差等。团队前期开发了一类金属...
氢负离子(H-)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,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。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,其在氢负离子电池、燃料电池、电化学转化池、膜反应器、氢传感器等能源及电化学转化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,有望在未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革新。目前仅有极少的国外团队专注此研究,该项研究面临着材料体系少、操作温度高、温和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,是洁净能源领域的...
近日,我组陈萍研究员、郭建平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席振峰教授团队合作,通过均相和多相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,开发了从氮气出发合成多种重要含氮有机物的方法。氮气的高效活化与转化是化学学科中极具挑战的科学难题。除低温低压合成氨外,由氮气出发直接合成含氮有机物是固氮领域的另一重大挑战,相关报道屈指可数。本工作中,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氢化物还原固氮的特点,将氢化锂(LiH)与氮气分子和膨胀石墨C反应,通过多相化学合...
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着重于新型氮基储氢材料的研发;探索储氢材料的构效关系及材料设计理念;研究材料吸、脱氢反应机理及动力学、热力学调变;并将氨基化合物、氢化物等应用于合成氨、氨分解等多相催化及加氢过程。
研究团队目前包括研究员4名,副研究员5名,高级工程师3名,研究助理1名,博士后1名,在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。
CopyRigh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中国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1901组 邮政编码:116023 联系电话:+86-411-84379583